您好!欢迎来到大坝安全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与培训 - 水生态 - 详情
发布时间: 2021-01-19来源:中国水利报作者:陈静 张艳 李卉访问次数: 1569

淠史杭:改变江淮大地的“人造天河”

金秋十月,江淮大地稻浪飘香。

001.jpg

灌区丰收美景

走进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寿县茶庵镇碾桥村,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正在收割中的稻田涌起阵阵波浪。旁边的当家塘,绿头鸭、赤麻鸭和皖西大白鹅成群游弋,一派田园光,令人心旷神怡。今年咱灌区又是一个丰收年。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灌溉调度处处长陈来宝笑着说。

淠史杭灌区已连续14年获得粮食丰产丰收,灌区所在的江淮地区成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安徽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灌区内的霍邱县、寿县连续多年获得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身处淠史杭工程展览馆,看到历史资料中因旱灾、洪灾而受难的当地百姓的凄惨生活,你会意识到当年这片贫瘠之地,在苦水的故事里曾经浸透着怎样的苦难。晒死鸡”“死人堰等世代沿袭下来的地名,闻之都令人动容。

昔日赤地千里的江淮大地,如何变成今天的江淮大粮仓、生态宜居的幸福之乡?

淠史杭工程宏大的灌溉体系,如何谱写出变水害为水利的历史奇迹?

连遇去年大旱和今年洪水的淠史杭灌区,又是怎样成功逆袭,实现丰收和安澜?

002.jpg

路通渠畅的舒庐干渠

创造人间奇迹的

打开淠史杭灌区图,可见三条标志河流的粗线,它们就是淠河、史河、杭埠河。密密麻麻的塘库和渠网相连,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构成了控制范围1.4万平方公里、横跨江淮两大流域的特大型灌区。灌区受益范围涉及皖豫两省4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具有防洪、灌溉、城镇供水、生态供水、水力发电、安全饮水和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

 

003.jpg

开工兴建:1958819日,时任淠史杭工程总指挥的赵子厚在横排头工地开挖第一锹土,拉开了灌区建设序幕

1958819日,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下,江淮儿女在横排头挥锹动工,拉开了淠史杭工程艰难的创业历程。面对原始的施工工具,他们开展技术革新,创造了专攻切岭工程的洞室爆破法,发明了专攻麻僵土的劈土法,研制了垂直运输土工具倒拉器,用聪明才智克服了工程建设中的千难万险;面对短缺的建筑材料,他们无私奉献,没有水泥自己造,没有炸药自己熬,没有木料自己捐,保证了骨干工程和重要建筑物的建筑用材。当时,平均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达到80万人,他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凿开了横亘的山岭,填筑了高深的峡谷。

1958年动工兴建至1972年骨干工程基本建成通水的14年里,建设者以建设时期每亩不足40元的国家投资,完成了近6亿立方米的土方施工任务。这些土方如围成1米见方的长堤,可绕地球10多圈。建设者创造了堪当水利建设史的千古绝唱,孕育出伟大的淠史杭精神,书写出新中国治水史诗。

 

004.jpg

万众一心修建淠史杭工程:日均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80万人

淠史杭工程的博大和深刻,还在于其工程规划师法自然。这一工程体系上承六大水库来水,纵横交织的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串联起了21万座塘堰、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并沿巢湖、淮河建有39座外水补给站,蓄、引、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改善了整个皖西皖中地区的生存发展条件。灌区渠道居高临下,通过6万多座渠系建筑物调节,实现了灌区80%以上农田的自流灌溉,解决了水资源时空分配与区域耕地、人口及生产力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创造性地调节了人水关系。

空中浪涛响,天际白帆飘。这是皖地乡土诗人对淠史杭灌区的咏叹。这条堪称奇迹的人造天河,对江淮大地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泽被千万。

浇灌江淮粮仓的

“2019年春旱情很严重,最旱时有些村里的当家塘一滴水都没有,连小螺蛳都旱死了。幸好有淠史杭全力抽水调水,保障了我们镇的供水。寿县茶庵镇镇长王文军说。

如果没有淠史杭,去年寿县可能会是一个绝收之年。寿县水利局副局长朱传维更是如此感慨。

要不是从淠史杭调水,俺们去年吃水都困难了。家住庐江县罗河镇七桥水库旁的李老汉说道。

005.jpg

灌区渠首--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

20194月至1120日,灌区平均降雨量434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近五成;特别是7月以后,降雨量仅170毫米,偏少六到七成,为1966年以来同期最少。

针对紧张的抗旱用水形势,淠史杭灌区强化措施,充分利用蓄、引、提三种水源优势,多措并举,确保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加强从上游大型水库引水与境内中小水库、边缘河湖水源综合运用、互为补充,同时督促灌区各地加强库塘蓄水利用,积极推动霍邱、寿县、长丰、肥东、肥西、庐江等尾部灌区全力开机提水,补水抗旱。

2019年,淠史杭灌区农业灌溉引水约45亿立方米,提外水4亿立方米,结合利用内部蓄水8亿立方米,栽插水稻约980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40亿斤。在特大干旱情况下,全灌区1060万亩作物成灾面积不足10万亩,实现大旱之年大丰收。同时,累计向六安、合肥城市供水8亿立方米,保证了约800万城镇人口和536万农村人口的用水安全。

得益于及时灌溉,粮食大县霍邱县去年境内水稻每亩最高产量达到1600斤左右。

去年我们镇不仅大旱之年取得大丰收,粮食产量还达到了历史新高。有灌区水源保障,我们还在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像葡萄产业基地、虾稻共养项目,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帮助百姓致富。在另一粮食大县寿县,茶庵镇镇长王文军自豪地说。

灌区抗旱减灾能力在去年大旱得到了充分体现。据后期估算,如果没有灌区工程,灌区内980万亩水稻将有6成以上绝收,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瞿大界说。

金秋时节,站在淠史杭淠河灌区渠首——横排头枢纽远眺,一渠碧水由西南向东北缓缓流淌。时针拨回到3个多月前,这里却是争分夺秒、惊心动魄。

2020年自610日入梅至81日出梅,安徽全省出现大范围持续强降雨,梅雨期之久、累计雨量之大、覆盖范围之广均为有完整记录以来历史第一位;717日至19日,淠史杭灌区上游和境内普降特大暴雨,最大24小时降雨量横排头站317毫米,超百年一遇;719日,横排头溢流坝经历今年最大洪峰459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55.47米,接近保证水位(55.50米)。而此时,距离横排头枢纽溢流坝泄洪通道加固工程完工仅过去了一个多月。

局里的提前谋划太重要了,我们克服疫情期间重重困难,抢在汛前完成了溢流坝泄洪通道加固工程,实在太关键了。回忆起这场与洪水的赛跑,淠史杭灌区横排头管理处主任鲍炳军由衷说道,横排头枢纽从613日开始溢流,截至728日,累计溢流46天,泄洪34.9亿立方米,不仅工程安全平稳度汛,也保护了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

横排头枢纽的考验并非个例。淠史杭灌区骨干工程大多位于这次强降雨中心,灌区多条骨干渠道水位快速上涨,主要控制点超设计水位,大部分达到历史最高水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合理的洪水调度、有力的防汛措施、高效的应急抢险,最终助力淠史杭灌区实现了安全度汛。淠史杭灌区成功战胜了超设计标准洪水,保证了区域防洪安全,也保证了江淮粮仓的粮食产量几乎未受影响。

淠史杭的作用太大了。这里以前被老百姓称为水袋子’‘旱包子,现在这的灌溉率能达到90%,过去缺水易旱的江淮分水岭如今看不到旱地。寿县水利局副局长朱传维的话道出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出了昔日十年九旱的江淮分水岭地区如何成为年产百亿斤米粮仓的答案。

淠史杭灌区的建设和运行,彻底改善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发挥了巨大的减灾兴利功能。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党委书记陈卫东介绍。安徽境内灌区耕地面积1270万亩,占全省1/6以上;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约占全省1/5;正常年份粮食产量130亿斤,约占全省1/5、全国1/100,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60多年来,灌区累计灌溉引水1718亿立方米,灌溉农田4.86亿亩,增产粮食708亿公斤,抗旱减灾效益1400多亿元。

支撑区域发展的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淠史杭灌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如今,灌区服务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由农业灌溉服务型向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服务型转变,以良好的水资源保障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发展。特别是在城乡供水、生态补水等方面,淠史杭灌区释放出了巨大能量。

006.jpg

保障城市供水,摄影蒋常虹

007.jpg

水润古城(六安市)

淠史杭工程穿越乡村城市,是安徽省城合肥、皖西中心城市六安城市供水的主水源,是沿渠数十个县城的主要补给水源,同时为灌区乡村人畜饮水进行补给,保证了区域约1400万人口供水安全。

淠河总干渠已列入合肥、六安两市的市级河长制管理,沿渠工程管理单位也与县乡村层层对接落实了各级河长制。我们还开展了专项整治,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日常巡查和水质监测,并专门成立水质保护中心,实现对总干渠水质24小时监控,对重要渠段重要界面定期测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水政处处长夏周胜介绍,下一步,还将强化水源保护工程,实现淠河总干渠重点渠段全线封闭管理,确保河水常清、绿水长流。

合肥市董铺·大房郢水库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最近十几年里,合肥市每年供水增长10%左右。而大别山区大型水库引来的优质活水,经淠河总干渠调水千里奔流调到合肥,占比达到75%

在保障省城合肥、六安等城市用水的同时,目前在淠史杭灌区直接取水的有46座乡镇水厂,涵盖536万人口,责任重大。2019年,针对农业停灌后发生的人饮用水困难,淠史杭灌区又向30多座水厂实施定点应急供水0.24亿立方米,解决了150多万人口饮水困难。

城乡发展离不开水的滋养。60多年来,淠史杭灌区累计向城镇供水85亿立方米,为六安、合肥约800万城市居民提供优质水源,年城市供水约6亿立方米,同时为区域内约536万农村人口饮水进行补给,保障了区域内居民饮水安全。

淠史杭工程建设60多年来,保持着旺盛活力,做好用水安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大文章,最大程度满足灌区生产、生活、生态等用水需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活力之源。六安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介绍,六安市提出一心一廊、一谷一带、一岭一库的发展战略,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中,六安茶谷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以茶为主题的旅游经济,现在已升级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008.jpg

合肥美丽的天鹅湖,这里生态补水的水源全部来自淠史杭灌区

水兴百业旺。淠史杭灌区早已成为发展的沃土,为合肥、六安及沿渠城镇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灌区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安徽全省三分之一。今天,灌区内新兴经济体安徽省会经济圈依水而兴,淠史杭还将激发出更大的发展能量。

滋养生态宜居的

对于开了十几年出租车的李林师傅来说,六安城市的变化,就是他车窗中越来越美的风景:从前那灰蒙蒙样的小城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氤氲着绿意的街巷阡陌、白鹭齐飞的碧水美景。对于六安的变化,没有谁比我们的感受更深了,现在我们开出租车是件享受的事情。每次碰到外地的乘客,我总是忍不住介绍这里每一处美丽的风景。

淠河总干渠穿城而过,穿越中心城区长度达20余公里,水质始终保持在类标准以上。六安市充分依托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两河一岛四岸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白鹭翔集,风光旖旎,城相依相融,城郭郁郁葱葱。

碧水、蓝天、清新、宁静,城在水中,人在绿里,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如入仙境。经常在六安滨河公园晨练的杨大爷道出了心声。来六安旅游的游客在绿树花香中感叹:这才叫作宜居之地!

这是六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受淠史杭绿色滋养的缩影。

境内几大水库积蓄了70多亿立方米类优质水源,空气质量常年在类以上。六安市文旅局负责人说。淠史杭灌区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使得六安这片红色的土地又变身天然氧吧。升华之灵气、彰显绿之生气、聚集之人气,仅2017年,六安市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

城市美,美丽乡村建设也有灌区助力。灌区多年节水改造建设中,还注意与生态环境改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使灌区内山、水、林、田、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渠道两岸形成了风景宜人的生态走廊。

水带来的美丽和宜居还在延伸。合肥天鹅湖的水也来自淠史杭灌区。如果没有淠史杭生态补水的滋润,天鹅湖枯水期干涸见底,就会导致其生态系统受损。合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秀丽的园林景色,很多都是灌区的生态补水带来的。

目前,灌区年均引水约40亿立方米,其中年生态供水约3亿立方米,形成了覆盖1.4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庞大水生态系统,塑造了山高水长、林茂草丰的优美生态,使昔日十年九旱、赤地千里的江淮丘陵地区成为流水潺潺、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福地。

与时代共奋进的

如何让灌区与时代共成长,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人民群众期盼?福泽江淮大地的治水事业,如何代代传承?淠史杭人的答案是不断变革图强和自我超越。在水利部、安徽省委省政府支持下,1996年起,淠史杭灌区利用国家投资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并在全国大型灌区中第一个进行竞争性立项。

多年来,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淠史杭灌区改善灌溉面积86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0万亩,灌溉保证率从70%提高到72%;粮食单产由485公斤每亩提高到550公斤每亩,粮食总产量由560万吨提高到700万吨;灌区内农业总产值由217亿元提高到1096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17元提高到13000元。随着灌溉条件改善,高效、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生态稻、虾稻、鱼稻等优质高效农业兴起,促进了优质农业发展;灌溉保证率提高,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续建改造也激发出巨大节水功效。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由改造前的0.500.45提高到0.560.525,新增年节水能力3.62亿立方米,满足了了快速增长的城镇用水需求,充分发挥了灌区综合效益。

淠史杭灌区的自我超越不止着眼灌排设施改造,还放眼于时代,始终以变革图强的姿态和新中国治水事业共同奋进。

1981年,淠史杭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较早地建立了灌区管理委员会,开特大型灌区民主管理之先河;1984年,在全国水利工程中第一个引进世行贷款进行续建配套;2019819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条例》施行,灌区管理保护从此有法可依;201910月,中国灌区协会授予淠史杭灌区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称号。

淠史杭灌区两个渠首工管单位创建成为国家级水管单位,在全国大型灌区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

 

2035年,淠史杭要基本建成节水、生态、智慧、共享、魅力的现代化灌区。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局长瞿大界坚定表示,这是淠史杭灌区在中长期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确立的目标,关系到灌区的长远发展。

以规划为先导,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组织编制灌区建设十四五规划时,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坚持问题导向,摸清灌区建设家底,把补短板作为重点。灌区当前和下一阶段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提高水资源总量,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用水效率。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副局长王代林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做好水源保障和水系联通工作

淠史杭灌区将抓住引江济淮等区域调水工程带来的机遇,通过多源配水、工程节水、数字调水、生态护水、科学管水,构建高效水资源配置与保障体系,完善灌区灌排工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调度管理体系,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科学管理体系,为建设现代化淠史杭灌区搭设总体框架。

20201030日,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上5G网络等新技术带来的发展快车,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数字灌区智慧管理体系,将从根本上显著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迎接十四五,淠史杭的新时代大幕即将拉开。山川的河,天上的河,昨日的萧瑟悲欢离合,都化作烟雨随波流过。我要歌唱收获,歌唱金黄稻菽阡陌青荷,青青淠史杭,累累丰收果,花开幸福江淮好颜色……”岁月如歌,江淮大地与淠史杭的故事将继续传唱。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您好!由于目前平台处于调试阶段,有些功能或内容若有不完备的地方,敬请谅解,并诚邀您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意见与建议可在网站最下面用户体验的意见与建议中进行反馈,也可拨打热线电话:010-63707961。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返回首页
需求信息提交

非紧急情况,请点击发布更详细的需求信息